解析美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 借助第三方力量開發
發布人:Intertid張駿豪 發布日期:2017-04-10 來源:通信世界網
政務信息化的長期開展為大數據應用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和素材,對政務數據的價值發掘和利用也在意識上得到接受,因此大數據在政務領域內的應用和拓展具有較好的基礎。但是從政府公眾服務的用戶的角度,普通公眾仍未能感受到太多政務數據所帶來的服務變化。這其中非常重要的問題在于政務數據的整合開放、形成應用尚不足。
近年來,我國各級政府通過行政手段和公共管理過程,依法獲取了海量數據。絕大多數中央部委、省級政府部門的核心業務都有數據庫支撐,如公安人口數據庫、國家工商總局的企業法人數據庫,以及金融、醫療、稅務、質檢、社保、教育各自企事業單位的信息庫等。能夠達成共識的是,政府數據資源蘊含著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但如何合理開發數據、滿足公眾對政府開放數據的需求,仍然是政府部門面臨的難題。下面通過美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Data.gov應用實力,來分析數據在可管控的情況下,如何實現更大規模、更深層次的共享,以及更為廣泛的應用。
解析美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
美國政府數據開放平臺Data.gov主要目標是開放美國聯邦政府的數據,通過鼓勵創新,讓數據走出政府,得到更多的創新運用。一般情況下,政府、社會與企業可以從Data.gov免費下載數據,還可以利用Data.gov提供的API實現豐富的第三方應用的開發。
Data.gov上有成千上百的政府數據庫,提供來自美國聯邦政府各個機構的全面原始數據,包括農業數據、經濟數據、醫療數據等。Data.gov提供了來自政府不同部門、機構的原始數據,大量的數據處理工具和基于數據基礎之上開發的各種應用。這些開放的數據力求完整、一手和及時,并無需授權、向所有公眾無差別開放。Data.gov的實現有如下一些特征。
第一,基于長時間的政府數據開放思考及相關的政策,是一種在相對成熟的規則體系下的產物。上世紀90年代,軟件自由運動讓民眾意識到知識的共享意味著自由、平等、協作、責任和樂趣。開源在信息行業領域內得到了長足發展。由此形成各類信息自由、信息開放規則和法令隨之出現。數據應該開放哪些、開放到什么程度,公眾可以以怎樣的方式使用這些數據(避免數據濫用),這些問題都通過立法的形式得到確認,這為政府部門開放數據明確了規則,這一點非常重要。反觀我國,關于政府信息公開的相關法規有《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各地各級政府在向社會開放政府數據資源方面也有過一些嘗試和經驗。但國家層面的政策法規目前尚未明確要求政府部門無差別地向公眾開放原始、一手、全面、及時、可被計算機自動處理的數據。因此,相關的政策法規實現工作保障和支撐是政務數據開放的一個重要前提。
第二,通過合理的數據分類框架設計,使得數據條理分明,為未來數據平臺的發展打下較好的基礎。為便于公眾查找,Data.gov從用戶需求出發,通過建立“數據群”(community)來創新數據開放形式。“數據群”是指將從不同機構獲得的相關信息整合到一個大主題下,如“健康”、“教育”、“商務”等。Data.gov主要提供了9種分類方式,其中比較重要的是主題(Topic 主要是按照數據集的內容進行分類)、主題分類( Topic Categories 對數據主題更精確細致的分類)、數據集類型( Data Type 包括地理數據和非地理數據兩種類型)。Data.gov所做的分類框架,將各類信息進行分類與整合,構建了一個重要的信息組織管理基礎。
第三,用戶的參與利用是Data.gov的核心精神之一。其目的是希望通過公眾的專業素養與知識協助政府解決公共事務,期許公眾能通過對開放數據的再利用創造出新的經濟價值,激活社會創新。Data.org上線后,美國交通部開放了全美航班到達、起飛、延誤的數據,第三方利用這些航班數據,開發了航班延誤時間的分析系統。該應用比航空公司的正式通知提前6個小時,準確率非常高,并向全社會免費開放。任何人都可以通過該系統實時查詢美國國內各次航班的延誤率及等候時間。政府通過數據開放引入了這樣的力量,提升了社會的整體效率。
第四,該平臺提供了數據、數據處理工具、數據能力平臺開發、數據應用產品等不同層面的資源,同時數據格式也非常豐富,公眾能夠根據自身需求獲取到合適的信息。
借助第三方力量進行數據開發
另外,Data.org鼓勵第三方通過利用數據進行應用開發,希望借助第三方的力量為公眾提供豐富的應用而非僅局限于“裸數據”?;贒ata.gov美國政府還建設了Apps.gov,這個網站由美國總務管理局(GSA)負責運營,面向全國所有政府部門,提供政府公用云服務,并整合了一系列的應用程序,實際上類似于一個政府的應用程序商店。通過Apps.gov數據集中整合的效應得到了放大。App.gov作為“一站式云計算服務來源”,可以實現集中購買政府各種云服務;同時通過標準化產品規范與整合了政府各部門業務流程,降低各部門之間的交易成本;此外為企業提供了大量政務服務應用商業機會,帶動了整體信息化發展水平。
當然,應用平臺是否能夠取得成功這也同樣取決于數據開放的范圍和深度。我們仍以航空數據為例,觀察“北京政務數據資源網”中有關于“飛機”分類的數據,僅能夠看到“機場班車站點”、“機場班車路線”兩個數據項。顯然大量航空旅客所需要的應用并沒有相應的數據支撐,服務旅客也僅能夠局限于“乘坐機場班車”的旅客了。從這個比較我們再次看到在政府數據開放平臺上,數據的廣度和深度是數據開放的基礎,大量開放具有較高價值的數據是平臺能夠成功的前提,離開了政務數據的開放就有可能淪為空談——而這常常又是最為困難的。
從數據開放的經驗看,數據開放部門的配合意愿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影響因素。政府機構由于自身定位和責任機制,缺乏開放公共數據的動力,尤其是一些涉及到關鍵業務的數據,更是被作為保護的重點。具有應用開發意愿和市場開發能力的企業很難獲得政府部門對原始數據開放的許可;另一方面,如果政府提供的數據是經過加工的,那么這些數據就具有知識產權——這時的數據里面增加了人的智力、勞動成本,想要獲取這些數據還需要付出成本,成本的協商也會成為一個不易跨越的壁壘。
一些政府部門還會擔心數據的透明帶來履職受束縛的問題。原來不透明的部門行為被公開后,可能招致輿論批評甚至訴訟,因而沒有意愿主動開放數據。有不少意識到數據價值的政府,則希望通過構建一個政府控制力很強的大數據運營機構,實現對數據在較好控制情況下的運營增值。
盡管如此,政務大數據的開放和應用仍然呈現出樂觀的態勢,各地政府的開放性不斷增強。2016年濟南市委市政府下文要求濟南市16個委辦局數據公開,這些開放的數據將用于便民服務。而這些數據被明碼標價,可以進行公開交易??梢韵胍?,像Data.gov那樣政務數據公開,提升公眾服務,形成電信信息行業新的發展機會,是可以預見的。要解決政策、地方利益割據、從數據到應用的配合、數據安全和可用性等一系列的問題,還有不少困難需要克服。